Gov Information
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竹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近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《四川省竹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方案》)。
竹林總面積位居全國第二位,四川已是全國最大的竹漿造紙集聚發展區。《行動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四川竹產業總產值要提升20%,從現有的千億水平,邁上1200億元新臺階。
省林草局改革與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坦言,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,四川竹產業還需邁過產能、規模、品牌等多道“關卡”。
產能關:
產得出來,還要運得出去
與此前四川出臺的竹產業發展規劃相比,此次《行動方案》突出了“產能”的重要性。
“我們計劃從改造竹林、升級工具、打通路網等方面入手,突破約束產能提升的各類瓶頸。”省林草局改革與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解釋,生產出來但運不出去的,就不是真正的產能。
產能的根本在竹林。目前,全省有200萬畝低產低效竹林,占全省竹林總面積的一成。低產低效的原因,一個是竹林產權分散,一家人養一片林,養護人力不足;另一個是竹區交通不便,維護成本陡增。
《行動方案》提出綜合施策,提高竹林質量。首先是定向培育優良品種,降低竹林“退化”的速度,還要調整種植密度,算“綜合效益”這筆大賬。此外,還要升級生產裝備,鼓勵竹區專用機械設備的研發和使用,提高就地加工能力。根據《行動方案》,四川要用3年時間改造120萬畝低產低效竹林。
據統計,四川竹區路網密度不到浙江的一半,無法支撐竹資源利用率的進一步提升。為了能讓種出的竹子運得出去,四川計劃打通竹區“毛細血管”。
“關鍵是解決竹子‘下山難’的問題。我們計劃一方面對接既有交通項目,把竹林基地‘連點成線’,另一方面引導經營者修建密度更大的生產作業便道,讓全省竹區‘連線成面’。”省林草局改革與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,還要建立起專業采運隊伍,提高運輸效率。
集聚關:
減少資源“內耗”,促成上下游企業緊密對接
據統計,全國近三分之二的竹漿紙在四川生產。作為全國最大的竹漿造紙集聚發展區,四川每年生產超過190萬噸竹漿,占全國竹漿總產能的七成以上。
做大,更要做強。《行動方案》提出,要增強竹漿紙(纖維)“全鏈條”加工能力,加快形成長江、岷江、渠江竹漿紙產業集群。省林草局改革與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,做強的思路分為兩步。首先是根據全省竹資源情況,推動加工企業合理布局,這是基礎。接下來是招引龍頭企業,推動工藝技術提升,提高產業附加值,這是關鍵。
“調研中發現,川南部分竹加工企業表示竹子不夠用,聽起來稀奇,但又在情理之中。”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,隨著川內竹加工企業產能的相繼提高,誰掌握竹資源誰就掌握生產能力,工廠距離竹區太遠,就會被運輸成本“卡脖子”。《行動方案》就是要減少這種“內耗”,通過設立園區,集中加工企業,統籌資源、能源、金融、法律服務,提高生產效率。
有業內人士提到,川內一些竹漿生產企業,由于缺少資金或相關技術,遲遲邁不過造漿到造紙這道“坎”,導致產品附加值“低位徘徊”。有參與《行動方案》的編制的專家告訴記者,方案中沒有采用過去“補貼”的辦法,改為促進上下游對接,合作建廠,“進一步降低中間成本、提高雙方生產能力,從而達到1+1>2的效果。”
品牌關:
產業基地增添文化屬性,“川竹”品牌勢在必行
今年,四川竹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,其中近三成來自第三產業——以竹林景區、特色竹林盤等構成的竹林風景線。
“四川是文旅大省,有充足的資源和人氣,有能力建設成‘竹文旅大省’。”四川省林業和草原生態旅游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,提高竹產業總產值,需要推進竹文旅產業提質擴面。
提質的路徑,是以示范點位、特色線路為“標桿”,發揮引領示范作用。《行動方案》提到,要豐富景區旅游產品,提升旅游服務質量,爭創一批3A級及以上竹林景區,還要結合當下熱門的“研學潮”,結合多條竹旅游環線打造特色研學線路。
擴面的辦法,是給產業基地增添文化屬性。“我們計劃建設提升一批翠竹長廊(竹林大道),結合竹林康養、竹林體驗、竹文化教育、竹文創博覽的概念,這樣,原本單一的產業線,變成了文旅融合線、生態富民線。”省林草局改革與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。
提高竹產業大省的名氣,還需要響亮的品牌。《行動方案》把品牌戰略作為拓寬竹產品銷售渠道、提高竹產品市場份額的“關鍵一招”。
“現在我們有‘川酒’‘川茶’,接下來也需要‘川竹’這樣的區域公共品牌。不僅如此,還要借助國際竹產業博覽會等契機,搭建線上線下銷售渠道,讓‘川竹’叫得響、賣得出!”省林草局改革與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說。(記者 王培哲 徐浩煊)